此前特朗普声明:“我们对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权力,那就是关税,而他们不希望我们动用,而我也宁愿不必用到。”但是,在特朗普就职的这一个月内,美国已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多次使用了关税武器。
细数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对中国加征10%关税、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对全球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等,这桩桩件件的关税措施无不令本原本在困境中的跨境电商行业雪上加霜。
不过你以为这就完了吗?Too young too simple,就在上周四,特朗普再度举起了 “关税大棒”,发布了一项关税计划—对等关税(Proposed Reciprocal Tariffs)。
什么是对等关税?
2月13日,特朗普发布了对等关税计划,要求美国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与美国对等。简单来说,就是你对美国征收多少税,美国就会对你征收相同的税。如果你不希望美国征收高关税,那么就必须降低对美国商品的关税。
不过对等关税可不是一般的关税政策,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因素。据美国贸易专家解释,“对等关税” 包含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 “对等关税”,如果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 100% 的关税,美国将对该国商品征收 100% 的关税。
产品层面的 “对等关税”,美国会对贸易伙伴的产品逐一征收关税。比如,美国对来自欧盟的汽车征收 2.5% 的关税,但欧盟对来自美国的汽车却征收 10% 的关税,那么一旦实施 “对等关税”,美国将把进口欧盟汽车的关税提高到 10%。
非关税壁垒等层面的 “对等关税”,涉及不公平补贴、法规、增值税、汇率以及任何限制美国贸易的因素等内容。 至于怎么征收 “对等关税”,目前还比较模糊。究竟是针对一国所有进口的平均关税税率去征收,还是针对特定行业和商品去区别征收,尚未明确。
对等关税的公平性
乍听起来对等关税貌似很公平对吧?但也只是听起来!国际政治上有一个原则,当两国签订贸易协议时,若只有一方认为协议公平,那么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平等的协议。真正公平的协议,只有双方都认为自己在其中受损,才可能是平等的。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显然并非在寻求全球公平,而是在推动一个美国单方面满意的“协议”。 在他看来,其他国家长期以来通过高关税剥削美国,这种“压迫”是不公平的。 根据WTO的数据,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的关税普遍高于美国。例如,印度的加权平均关税为12%,韩国为8.4%,巴西为6.7%,越南为5.1%,而欧盟为2.7%。虽然欧盟的关税水平与美国接近,但特朗普对欧盟10%的汽车关税始终耿耿于怀,同时对欧盟的增值税也非常不满。
资料来源:《World Tariff Profiles 2024》
对等关税的大棒平等地挥向了美国的每一个盟友。但是,当被问及“若美国征收的关税高于外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时,将如何处理”,特朗普的回答非常直接:若美国对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高于外国对美国同类商品征收的关税,这表明外国制造商需要到美国投资,来生产原本要出口到美国的商品。 由此可见,所谓的关税对等根本就不是为了贸易公平,而是向其他国家施压的筹码。
转口贸易模式的终结
过去,由于美国对华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将产业链转移至东盟国家或者墨西哥,通过第三国出口至美国来合理规避高额关税。然而东盟国家和墨西哥将会是受对等关税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果对等关税一旦实施,这些国家将无法继续通过低关税来规避美国的高额关税,进而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 特朗普实施的一系列关税措施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通过转口贸易获得的美国市场份额,并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因此,未来企业如果不想被征收高额关税,只能在美国生产制造产品。
关税壁垒下,谁会受益?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经济体系,逐步拆解全球自由贸易格局。在高额关税的壁垒下,想在美国赚取利润的唯一途径可能就是本土化运营。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不断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变革,而电商行业的动荡也倒逼行业门槛的提高。现在的电商市场再也不是当年依靠低价内卷就能创造行业奇迹的时代了。现在卖家想要在这片红海继续厮杀,只有扎根立足于本土市场,做好本地化运营。
“对等关税” 的未来走向
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后,“对等关税”并不会立即实施。根据计划,调查结果将在4月1日前完成,并提交给总统。具体实施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延迟。国际贸易专家指出,尽管“对等关税”概念简单易懂,但实际操作极为复杂。各国关税政策差异巨大,涉及商品种类、贸易协定等多个因素。因此,要精准匹配各国关税,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AI技术或许是唯一能够应对这一挑战的工具。
关于“对等关税”的实施前景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未来需要观察特朗普政府的研究结果、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后续的谈判情况。
结语
当关税武器从威慑工具变为日常经营参数,跨境电商的竞争已升维为:政策解读力×供应链弹性×合规响应速度的复合战役。那些能在动态平衡中重构价值链的企业,终将在贸易格局重塑中占据先机。